魅力三亚

小康不小康 关键看老乡!三亚博后村将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刻在石上镌于心间

2020-06-30 10:59:51 来源: 海南日报 作者: 陈蔚林

  三亚博后村将习近平总书记“小康不小康,关键看老乡”的重要嘱托刻在石碑上,激励村民们在共同富裕的小康之路上不断前进

  殷切嘱托刻在石上镌于心间

  三亚市吉阳区博后村哎岬湖畔,刻着“小康不小康 关键看老乡”的石碑,已成游客“打卡地”。 海南日报记者 封烁 摄

  ■ 海南日报记者 陈蔚林

  青山葱茏,绿水环绕,一块石碑静静矗立在蝶舞花香的哎岬湖畔。

  石碑上,“小康不小康 关键看老乡”两行大字苍遒有力,让每一个走进三亚市吉阳区博后村的游人豁然开朗——这座黎族村庄几年间村容村貌焕然一新,百姓日子越过越甜,而这巨变的力量正是源自于此。

  时针拨回到2013年4月9日。是日,习近平总书记带着党中央对海南的亲切关怀、对人民群众的深情问候,来到环山朝海的三亚亚龙湾玫瑰谷,和花农拉家常、问冷暖、叙发展。

  在干部群众中间,习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:“小康不小康,关键看老乡。”他希望大家把中央制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贯彻落实好,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,促进城乡共同繁荣,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、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。

  从那天起,一句“小康不小康,关键看老乡”,从生机勃发的玫瑰谷传遍全国各地,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最具温度的动员令。为牢记习总书记的重要嘱托,带着这份厚爱向前奔跑,博后村的村民们把这句话刻在了湖畔的大石上,更刻进了每一个人的心底里、行动中。

  重要论述从这里传遍全国

  见到博后村村民苏文修时,他刚刚忙完在玫瑰谷的工作,正帮着同事招呼游人品玫瑰花茶、尝玫瑰花饼。

  席间,有眼尖的游客认出了苏文修,指着墙上的大幅照片问:“你是不是就是戴着斗笠,站在习总书记背后的这位?”不善言辞的黎家汉子点了点头,憨憨地笑了。

  这张照片拍摄于2013年4月9日,这一天,是博后村的村民们此生难忘的日子。

  博后村村民林亚香记得,那天下午,一辆电瓶车乘着春光,在玫瑰花田间徐徐前行。“当时,我正在花卉包装区对鲜切花进行包装,总书记走到我们身边停下脚步。”她兴奋地回忆,自己有点紧张,包花的手也有些颤抖,“我很怕包得不好,可递给总书记后,他却说‘好看’。”

  于是,当晚播出的央视新闻联播,捕捉到这样一个特写镜头:林亚香望着习总书记,笑得像手中的玫瑰花一般灿烂。

  林亚香告诉海南日报记者,远远看到习总书记时,村民们都很激动:“要是有机会,我要跟总书记握个手、说句话……”但当习总书记真正走到身边时,他们却忘了刚刚打好的腹稿,想说的话一句也说不出来。

  在那次视察中,习总书记还走到花田深处,与两位干活的老乡拉起了家常,平时干什么活,家里的土地租金多少,每月工资多少……听到他们对年收入很满意,习总书记十分高兴,“小康不小康,关键看老乡”的著名论述由此阐发。

  贫困黎村写就“富美秘籍”

  一句话的力量有多大?博后村用它的蝶变给出了回答。

  因为毗邻亚龙湾,博后村的土地常在台风季节遭遇海水倒灌。每每台风过境,村民们站在地头放眼望去,就会看到海水结晶后产生的盐粒,在泥土里白得刺眼,几乎无法种植作物。

  经济发展不起来,博后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的水平十分落后。海南玫瑰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莹记得,她在2009年第一次走进博后村时看到的场景:狭窄的村道泥泞不堪,雨后的积水能淹没脚踝;破败的房屋摇摇欲坠,乡亲们连一口干净放心的自来水都引不进家门。

  在当地党委、政府的支持下,杨莹当年就把玫瑰产业带到了博后村。除了支付租地的租金,玫瑰谷还向村民们提供岗位并培训技能。2013年习总书记视察后,玫瑰谷不断延长产业链,还主动将农民的土地租金从原来每亩每年2500元提高到了3370元。

  苏文修算了一笔账,2009年到玫瑰谷工作之前,他种植的水稻仅够自家食用,打零工挣的钱也仅供基本花销,“老婆都娶不上”。到玫瑰谷上班后,他除了3亩地的租金,每个月还有3000多元工资收入。如今的他,已是3个孩子的父亲,家里正在装修的小楼很快就能入住。

  2017年,三亚市委、市政府决定将博后村就地改造为5A级美丽乡村,更是让村子在短短一年时间里,“逆袭”成为新晋“网红”旅游目的地——久悦、朋泊乐、海纳捷……一个个“小而精、优而异、聚而旺”的民宿吸引了国内外游客来此寻找“诗和远方”。

  日子越过越有奔头,思想也愈加开放。在村“两委”的带动下,村民们主动拆掉猪圈、清除杂草,参与整治村道、铺设污水管网。有的村民还拿出积蓄入股或与企业合作,建民宿、开超市、办农家乐……书写了具有博后特色的“富美秘籍”。

  “习总书记说,‘小康不小康,关键看老乡’。希望大家都能到博后村来,看看我们的小康生活!”博后村的村民们争相说着生活中的变化——

  村民黄亮说:“过去想喝口水,打井水打到手酸。现在水龙头一拧,自来水就哗哗地流。”

  村民苏吉丽庆幸自己当初没有远嫁:“博后发展这么快,现在是别村的女孩子想嫁进来。”

  更多村民则感慨道,与住进“玫瑰楼”、开上“民宿车”相比,“人更有自信,心更有底气”,是自己这些年最大的改变……

  小康之路凝聚新生力量

  黎家百姓重情义、记恩情。博后村的村民们不会忘记,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点滴变化,都与党和政府的关怀密不可分。

  三亚博后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苏洪武说,脱贫路上、致富途中,每每遇到挫折或有懈怠,村民们总会以“小康不小康,关键看老乡”来激励自己。于是,2018年美丽乡村建设启动不久,大家就商量着要把这句重要论述镌刻出来,摆在村里环境最优美、位置最显眼的地方,提醒自己时刻不忘习总书记的殷切嘱托。

  很快,村民们请来一位艺术家,在精心挑选的大石上仔仔细细地刻了3天。这3天里,大家只要手上没有活计,就会到雕刻现场看看进度,把这块蕴含着“小康梦”的大石头亲切地称作“小康石”。

  “石碑落成当天,我们还举办了仪式,市里、区里都来人了,一起分享这特殊的时刻。”苏洪武记得,当“小康石”上的红绸被揭开,现场掌声和快门声响成一片。

  如今,“小康石”坐落的哎岬湖畔,已经成为游客来博后村必须“打卡”的地标。“石碑周边的风景太美了,分明就是一座生态宝库。更重要的是,石头上的这句著名论述,对整个中国农村的意义都非常重大,我们一定要来看看。”在村里民宿住了几天的山东游客柳先生说。

  今年5月,省委书记刘赐贵赴博后村调研时,也是在石碑旁的凉亭里与大家座谈,要求大家牢记习总书记的重要嘱托,在共同富裕的小康之路上不断前进。6月29日在博后村召开的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“小康不小康 关键看老乡”重要论述现场会上,他再次走到“小康石”旁现场考察,了解博后村村民践行习总书记重要论述的实际行动。

  采访当天,海南日报记者在“小康石”边,碰上了博后村的返乡创业青年胡远怀,他正要赶去“小康广场”和同伴们开讨论会,商议即将开设的博后夜市要如何规划。

  讨论会上,青年们一边热切交流,一边在三亚博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员出资清单上填写资料,并郑重地按下红色的手印——仅今年上半年,该合作社就吸引了30多名新社员,其中不少是从上海、深圳等地,带着丰富经验和开阔视野准备大干一场的返乡青年。

  “之前从西安引进庙会思路不错,可以多尝试举办类似的民俗文化活动”“现在露营运动很‘火’,我们的露营运动公园也要抓紧建设完善”……讨论会的话题不断延伸开去,胡远怀说:“在哪里干都是干,不如回来建设家乡!特别是,今年《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》的出台,更是给了大家信心和动力,是时候回家了!”

  盛夏的博后村骄阳似火,比这阳光更热烈的,是博后村的老乡们对小康生活的无尽向往。

  (海南日报三亚6月29日电)

责任编辑:邱苗